我的文章

相約星期二 - 啟蒙系列

婚姻

作者: 張吳國儀女仕

上一課:『愛』。你明白了心中有愛,就是在天堂,心中有恨,就是在地獄!

今天,這一課也是與愛有關連的,是談『婚姻』!

墨瑞說:『我替你們這一代的人感到可悲,在這個文化環境中,你們滿心企望找到一個所愛的人,因為整個環境最欠缺的就是愛。但是如今的孩子可憐,他們不是太過自私,無法真正的愛人被愛,不然就是興沖沖結了婚,六個月後就離婚。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了什麼。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─所以他們又怎麼知道,自己結婚的是誰?』 『我從婚姻學到的是…你會受到考驗,你會發現自己是誰,發現對方是誰,以及兩人如何相處,或發現兩人處不來』

在乎,才會經營

看多人結婚後,才現發現原來兩個人相處不易。這就是婚姻對所有人的考驗,所以兩人必需用心去經營。留心你與你所重視的人之關係,你重視的人是誰?你每天花多少時間經營你們的關係?家庭是你的避風港,隨時為你守候、等你回航,歡迎你;家人總是無條件地付出愛,給你支持,令你安心在外全力衝刺。但也因此易被你忽略,不少人把家排到最後。而婚姻好比一幢房子,一生應全力保護維修,不要任由它日久失修而破損。

你發現發現彼此原來是南轅北轍,然後,在好多好多次的矛循衝擊後,經過大大小小的傷心失望痛悔,你才漸漸明白原來在婚姻與愛情中,是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法則,那就是:對對方,如果你不懂得尊重,你就會有很大的麻煩;對處事,如果你不懂得彈性和折衷,你會有很大的麻煩;對兩人的溝通,如果你不懂得開誠佈公;對信任,你不肯推心置腹,你也會有很大的麻煩;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,你的麻煩肯定會更大! 但是,如果你不在乎,大可以聳聳肩,誰在乎!

王子與公主

童話故事裡,最後的一句話都是:『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』,然而,現實中,有多少王子與公主是過著真正幸福快樂的日子?

美麗如公主般的新娘,就像被王子吻醒了沉睡多年的美人,美人一樣要吃飯穿衣,她原來在複製她的母親任勞任怨的持家,但比母親的複製品更先進,是加上了新Functions,是負擔一半甚至更多的家庭開支。於是美人沉睡時的美夢與沉睡保存的美貌都隨歲月淡化以致消失。而王子則在披荊斬棘之後,奪得美人歸。以為功德完滿享受成果;他是救世主,否則,公主仍是植物人,是他給她賦予生命的新意!男主外女主內的一貫性別文化傳統並無二致。

現實中的王子與公主令人心碎!英國黛安娜和日本雅子都是鬱鬱寡歡的王妃。黛安娜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破碎;雅子雖有德仁太子力挺,也同樣身不由己的過著禁閉的生活,同一命運都患上情緒病。雖然黛安娜和雅子同為傑出的女性,同樣是以現代女性的身心靈,走回舊時代的生活,收起青春生命奔放的活力與自由,埋葬在傳統君主體制的束縛,方向完全極端的轉變,當中的挑戰,可想而知!

黛安娜履行王室義務,擔任王室公務反被批評功高蓋夫。雅子放棄了極出色的外交官專業,換得的十二年的婚姻,她存在的意義只為生子來延續皇祚。受高等教育的雅子,要淪為生育機器,那挫敗與沮喪可想而知。天真純如樸玉的黛安娜,對婚姻充滿期待與憧憬,面對查爾斯的不忠,為不損王室形象,還要啞忍他從無間斷的背叛,這種生活如何不令人沮喪。

丹麥平民太子妃文雅麗,是歐洲王室有史以來第一位亞裔王妃。婚後文雅麗迅速融入當地社會,並以其端莊時尚的儀態,廣泛參與慈善活動而深受丹麥百姓愛戴。她真的很努力,以衝勁與毅力,用三百小時便迅速地掌握了丹麥語。只維持了十年婚姻,因為王子的浪孟不羈給毀了。文雅麗的決斷果敢地擺脫不存希望的丈夫,與及讓她心力交瘁王妃的生涯。

家族賀禮

平民百姓又如何?

新婚之初新的生活方式仍在摸索,雙方都帶著原生家庭贈送的大禮,那可是家傳之寶哪!我是指那些經由祖傳千百代的傳統觀念,數百年下來物化成了頑石。如代代相傳男人要像男人、女人要像女人!婚姻就在滲透腐蝕下,雖不致婚變也演化如雞肋。

傳統的大丈夫,從小就被教養壓抑情感。男人的情感是以陽剛的姿態表現,如生氣、嚴峻、冷漠!以打罵來表示愛或恨;暴力與性表達內心強烈的情緒,溫柔等於娘娘腔。兼且身為男人,在女人面前更要顯出果決、魄力。而賢妻則備三從四德,從父、從夫、從子。婦言、婦容、婦功,婦學。最好是無欲無求、溫柔體貼、知情識趣,盡心照顧家人,凡事忍耐甚至犧牲,才是標準。  

於是男人努力顯出自己的優越、聰明、才智;女人即使明知男人低智,仍要裝作糊塗,這是智慧!女人要懂裝傻,男人要扮高深。即使社會上肯定了這女士有高學歷和不差知識水平,但在男人面前,你還是最好裝聾扮啞,越精明就越要扮矇,切忌玩『踢爆』,才可保你百年好合,永結同心則有待來日。於是,年復年的委曲求全,壓抑自我,總有身心俱疲的時候,到撐也撐不來就倒個一敗塗地,這又豈止是皇室婚姻的困局?

你,宜家宜室?

女人結婚,稱『于歸』,是說:她終於歸家去了!說起來,好像吁了一大口氣!她走了!女兒住在父母家二十多年,只是寄養家庭而已,那不是她真正的家。難怪傳統上女兒不用祭祖,也沒有家產分。待嫁女是檢兄弟的便宜,白吃白住,直到嫁出了,娶入門的那才是她的家。所以她要隨夫姓,此後一生為他姓的家經營,在他姓的家燒飯洗衣、照顧陌生的家人生活起居,要侍候翁姑,最重要還是為那家傳宗接代!是接他姓的代,光他姓的宗耀他姓的祖。所以難怪女兒們被叫作蝕本貨;唉!誰說『于歸之喜』?喜從何來?我說是『于歸之悲』就差不多!

男人結婚叫做『成家』,成立一個以他為主的家。男人迎娶別家的女兒,為那女子預備一個家,她才能于歸,他才有家,沒有『于歸之喜』就不能『成家立室』。男人『成家立室』之後,還要妻子『宜家宜室!』女人入了門,就必須要宜其夫的家,具備有益有建設性的功能,要旺夫益子,切忌砣衰家。宜其夫的室是孝順丈夫的父母,對全家上下都細意逢迎,不能頤指氣使,一切都以家人的福祉為最大的依歸。其實這又豈止詩經的主張,聖經的『箴言書』卅一章其實也不遑多讓!

不過,應用在今天,理應有不同的意義;若說『于歸』之女要能『宜家宜室』那麼『成家』之男,更是要能『宜家宜室』!因為男人成家立室之後,還要努力好好經營,好好安頓一個家,讓別家的千金在其中享受家的溫暖家的安全。『宜家宜室』,是指適合適宜成為安居的家,讓彼此在家都可以得到益處。所以他要自成一家,就要問自己,你有成家的準備嗎?你是否已安設了一個適合妻兒安居之所?你也能宜家宜室嗎?

結語

兩個性格、思想、背景不同的人,一生一世活在一起,是需要多大的愛心與忍耐,如果不努力去化解彼此的矛盾,只會不瞭解就難諒解,對婚姻失望再沒動力去經營。任何雙邊關係如婚姻,雙方都必有壓力,較明顯的是性別的差異,傳統上男性被要求重視個人的責任感,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直接溝通而不重表達技巧。而女性多是細緻而感性,家庭中的權力較弱,易妥協,但在情感上有較多需求,這是男性難理解也難付出的。愛是面對、承認並容納彼此的差異,將差異轉化成共同努力的目標,透過了解增強其相容及共存性,於是差異不再是彼此的矛頭,反而是促進了解的新元素,更可以彼此勸慰、互相影嚮、改進而成長。

『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』,這並不是婚姻的結局,反而是幸福婚姻等開始努力的目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