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文章

急風山澗 - 衝激系列

《綠野仙蹤》看真我的肯定

作者: 張吳國儀女仕

『桃樂絲連人帶房子一起被龍捲風捲上高空,房子落地之後,發現自己到了奧芝國……。桃樂絲帶著小狗托托順著黃磚路走,沿路救了稻草人、錫人、勸慰了膽怯的獅子,一起到翡翠城去請奧茲大王送自己回家。』─【綠野仙蹤】

成長人生黃磚路

桃樂絲與她的三個朋友踏上黃磚路,為要追尋她們的欠缺:稻草人要腦子,它要聰明。錫人要一顆心,它要有感受,能去愛。獅子要勇敢,要勇氣生存。黃磚路象徵成長路,路中難免有崎嶇曲折,更有艱難險阻。

當一個人要自我實現的時候,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就成為跨越艱難挫折的動力。稻草人的目標是腦子、錫人是心、獅子是勇敢、桃樂絲是要回家;這動力使他們面對重重困難,仍要去翡翠城找傳說中無所不能的巫師奧茲大王。

愚蠢引致羞恥感

『我是用稻草填塞的,所以我沒有腦子。我不願意被叫做蠢貨!』稻草人傷心地說出了因為無知帶來深重的羞赧,恨不得有個地洞可鑽進去。自覺笨蛋或被人看為傻瓜,都是非常痛苦的經驗。古人有言道:寧生敗家子,莫生蠢鈍兒。

當我們不懂回答老師的問題、對父母不能解釋為何犯錯、甚至同輩間因不懂回答IQ題所感到的窘迫;與及引起人嘲弄的大小事件不計其數。那種羞恥感;令人無地自容!所以聰明,是人人渴望的事,難怪一代明君的所羅門王棄富貴尊榮而獨求智慧了。

感受才能共鳴愛

錫人說:『我寧願有一顆心。因為心能使得一個人快樂,快樂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。』錫人本是樵夫的兒子,因為愛上一個女子,這女子的母親收賣了惡女巫,女巫在樵夫的斧頭上施妖術;使斧頭砍掉了他的左腿右腿、兩隻手臂,最後更砍掉了他的頭,連身體也劈成兩半。幸得錫皮匠用錫皮為他修補,但心卻沒有了。他再不能去愛,也不能感受愛。

他沒了感覺,不能與人產生共鳴,不能分享喜怒哀樂。他要一顆心,不單是為了要享受愛情,而是他更怕沒心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一如那惡女巫;他希望自己『永不會對任何東西殘酷或冷漠』。

懦弱無能的悲哀

百獸之王的獅子用尾巴的毛揩去眼睛裏的淚。說:『我不想是一個膽小鬼,每逢我遇到危險,我就很怕,心像跳了出來。你們想奧芝能夠給我膽量嗎?』 樹林中的一切野獸,都以為牠是勇敢的。牠把聲音吼得非常響,動物們都害怕逃開;牠遇到人,其實是非常害怕,但牠只有對人吼叫,人才會儘快逃走。偶有象、老虎和熊,想向牠挑戰,牠就拼命奔逃。通常聽到獅子吼叫,個個都已沒命奔逃,誰會留意到這嚇破膽的百獸之王?

沒有人願意被視為懦夫,勇氣是在危急需要的,內心需要湧現一種力量,使人能面對能正視問題。

求生求愛求意義

根據『心靈形相學』(註:見『更新資源』出版的【心靈寫真之認識自我】),人本能的追求是求生、求愛與求意義;這三樣不單缺一不可,更是人能感到幸福安全的所在。勇氣,是求生的本能與必需。心,是渴望愛與被愛。而頭腦,是求意義。人存活的意義、工作的意義等。家,更是要安身立命之所。但是,原來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所擁有或曾經擁有,只是失落了,又或許沒有被培養及發展而已。

【綠野仙蹤】並不單是一個童話故事,前往翡翠城的桃樂絲四人組,其實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四方面。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流離失所無家可歸、愚蠢無知、冷酷無情及懦弱無能,因為無知、無情、無能讓人覺得羞恥。人都希望擁有聰明、富同情心與勇氣;這些都是由家庭培育而成。能回家就象徵有所歸屬,被接納被照拂受培育。故事結束正是道出了:

『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,不識廬山真面目,祇緣身在此山中。』

自我概念的追尋

根據心理學大師羅傑斯(Carl Rogers)的看法,『自我』是由『自我經驗』轉化而來,所以了解『自我』必須了解『自我經驗』。常聽有人說:『我不了解我自己』、『我不要人看到真實的我』。『自我經驗』就像『我活著…』,『我在做…』。這一類體驗是順應人成長的環境與相關人物互動中的經驗,產生複雜而有組織的『自我概念』。

『我是一隻獅子』、『我的吼叫很嚇人』,是對個人特點的知覺。『我是稻草人』、『我很笨』,是知覺與評價的混合。『我不喜歡惡女巫』、『我要使周圍的人快樂』,是對自己與環境的認知與評價。『我要去到翡翠城找到那人』、『我希望能成功回家』,是個人的目標與理想。

總括來說,『自我概念』就是自我的特點、與人、物及環境的知覺與評價。問題在於人能否明白自我,及肯定『自我概念』產生的『自我形象』。

這就是為甚麼桃樂絲四人要攀山越嶺不避險阻地追尋,他們對自己的概念有評價、有理想;只是不能接納自己,於是去找一個自己能接納又被他人接納的自我,可是卻不明白在那裡可尋得!

自我價值的重現

往翡翠城的黃磚路上滿是危險,他們要越過陡峭的峽谷、致命的罌粟田、對抗熊身虎頭的長毛獸卡力達。但這些障礙逼使他們面對困難,激發了內在從沒發展的潛藏氣質,也是他們『自我概念』中以為沒有的。

面對懸崖,獅子告訴稻草人,牠實在是很害怕。但牠還是鼓足勇氣,背起了所有同伴,一躍跳過不斷石陷的峽谷,把大家帶到對岸。牠展現了勇氣。

稻草人運用機智砍斷了樹的一端,使怪獸全摔下深谷。到發現了桃樂絲昏倒在致命的罌粟田時,稻草人又用計救了她和托托,展現了它原來有的智慧。

錫人見到了同伴都無恙,禁不住熱淚盈眶,它強烈地感受到它以為不再有的感情,它有心了,而且能關懷能愛。

桃樂絲心理上已回到她心內的家。她打敗了女巫、使朋友們改變、同時改變了她對自己的認知。他們合力打敗女巫之後,她肯定了自己的價值,間接地克服了她的自我懷疑。我們可見他們一直在尋找想擁有的性格特質,其實早已存在他們生命之中。

得來全不費工夫

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和無數驚險的嘗試,桃樂絲回家的希望完全落空。最後一個善女巫告訴她關鍵是在桃樂絲腳上的這雙銀鞋子:『你在三步之內,讓自己的兩腳跟互相輕叩三次,嘴裡唸三次:『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.(龍床不狗窩)』就可以回家了。』原來如此簡單。果然她被捲起在空中,在呼嘯的風聲中,她突然地非常迅速落下來,坐在堪薩斯州的大草原上,就在新屋舍前。桃樂絲站起來,發覺她腳上只穿了一雙襪子。因為她的一雙銀鞋子,在空中飛行時失落了,永遠失落在沙漠中。

自我價值再發現

桃樂絲在奧芝國黃磚路上的旅程,指出了人在生命際遇的改變中,常會有自我懷疑,失去自我價值以致造成許多的心理困擾;如焦慮、恐懼、不安等。對自我價值的不肯定,就擔心別人一旦知道自己的不完美會受輕視,於是許多人會築起圍牆,阻隔人際關係,更嚴重的會把自己偽裝,隱藏真實的自己,遮掩自我的羞恥。久而久之,自己也不認識本來的自己。

接受真實的自我,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。在心靈空虛中找信心,盼望與愛,在生活困逼中求勇氣,在沒有可倚賴時,會發現原來我們需要的,我們的父神在創造我們時早已放在我們心中,只是我們只顧向外望,而不懂在自己內裏發現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