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當我執筆時,正剛剛是我父親返回天家的第七天,我懷著惆悵與哀傷的心情,為這專欄寫第一篇短文,為紀念父親,是他把我帶進了電影的世界,他開拓了我對電影的視野,使我透過電影去思考人生,了解人生。我盼望有機會與你暢談我眼中的電影、戲劇、文字、甚至歌曲的天空。
我父親不是一個電影工作者,他只是在戲院中當一個小小的字幕員達十八年之久。我從小就扯著他的恤衫尾,步行往戲院上班,他工作,我看戲;由早到晚就在戲院渡過,至今我還記得我經常坐的那座位呢!也是在那時候開始,我愛上看電影,沉醉在電影的世界裏,也常常代入電影故事的情節中,隨著戲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產生共鳴。有時很混淆,真實的世與電影的世界分不清,情緒也很受波動,父親就會說:『別太天真,做戲而已!戲一完,他們就是另一個人了!』那時年紀小,不明白他的意思,現在長大了,明白了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,真真假假,又誰能分得清了?
回到本文主題,與你分享電影『女人四十』其中的一個信息,不知道你有否留意本片有一首主題曲,膾炙人口的『鳳閣恩仇未了情』:『休涕淚,莫愁煩,人生如朝露,何處無離散....』人生如朝露這個信息,透過主角孫楚南這個患上老人痴呆症的老人的遭遇表達無遺。
老人痴呆並非等於是白痴,是傻人,甚至受人貶抑到連狗也不如;反而他有他的思想領域,他有他心中的天空。片中最牽動我的其中一個片段:老人孫楚南,重回家庭之後,在郊外玩耍時,他透過送花給媳婦,送花給女兒這個看似極幼稚的舉動,來表達他對她們的愛。然後,在毫無徵兆下,很突然地,倒下了!死亡奪去了這個老人的生命,是正當他經歷到家人的愛,天地有情,人生充滿過癮之時!這說出了人生的短暫真如朝露,誰也不知道何時會結束,提醒我們珍惜身邊的人、愛惜生命、好好地活、不單自己要活得快樂,也應努力讓人活得快樂,使你身邊的人,即使在短促而有限的人生中,覺得生命過癮!
與此片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一部西片『阿甘正傳』片中鏡頭的鏡頭是一條羽毛,隨風飄盪,經過了大城市的高樓大夏飄飄盪盪地落在阿甘的腳旁;直到電影完結,這條羽毛又再次隨風飄盪,而中間就是關於阿甘的故事,這是否有些隱情,正如古人所說:『人生應似風前絮』?不單短暫,而且無法承載任何東西,更遑論承載甚麼人生意義與使命了,這豈不正如『女人四十』之『人生如朝露』一樣?
阿甘與孫楚南很相似的地方,是阿甘輕度弱智,孫楚南老人痴呆,他們都經歷過受欺負;受排斥;不被接納,但他們都是善良的;他們不會傷害人,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;阿甘努力去跑;忠於對人的承諾,活出積極的人生。孫楚南卻採花賞雪,享受家人對他的愛,從極有限的擁有中享用生命,而覺得生命過癮!這兩部電影其實都很直接的談論人生,但卻絕不沉悶,而且很有啟發性;我們其實不必很冠冕堂煌地要求自己怎樣有使命感;怎樣去承載他人的苦難;或對國家民族的承擔;但起碼的生命要求,如:我們怎樣待身邊的親人?我們怎樣待自己?我們怎樣善用生命?我們怎樣使生命活得真實?我們是否快樂地生活?我們有否使別人也活得快樂?對於這極有限制而短暫的人生,我們應如何珍視?
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領袖摩西說:『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,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,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,轉眼成空,我們便如飛而去....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。』真的,數算日子,就是明白人生短暫,才會考慮如何活得更有價值,活得更好,活得更美,活得更過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