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文章

回首來時路 - 懷緬

《花生漫畫的啟示》
視覺語言詮釋真理對生命的影嚮

作者: 張吳國儀女仕
一見鍾惰

從小我對文字閱讀著迷,小學六年級開始看讀者文摘,之後是金庸、古龍、梁羽生的武俠小說、徐速、巴金、魯迅、還有瓊瑤、依達等等。外國的翻譯小說如莫泊桑、托爾斯泰、屠格涅夫、大仲馬、狄更斯、安徒生、王爾德等作品;印象最深的塊肉餘生記、鐘樓駝俠、簡愛、愛的教育、戰爭與和平、咆哮山莊、傲慢與偏見等等都是我喜愛的。當然西廂記、紅樓夢、水滸傳、三國演義、西遊記更是我中學階段的良伴。

但對『花生漫畫』,我竟會一見鍾情,當時也摸不著頭腦!可能畫工美而傳神且內容生活化,令我一笑之後竟有點無奈與苦澀的餘韻。從那時起『花生漫畫』陪伴我經過青蔥歲月。

視覺語言

學習方式大概可分為視覺 (Visual)、聽覺(Auditory)與動覺(Kinesthetic)。視覺的學習方式主要透過眼睛看接收訊息;聽覺的學習方式主要透過耳聽接收訊息;而動覺的學習方式主要透過身體活動,喜歡動手動腳親身體驗。人透過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與嗅覺接收訊息來溝通,這五覺又引發出人類不同種類、不同程度的溝通模式,包括語文、邏輯(數學)、音樂、肢體(動覺)、空間、人際、內省、自然觀察、存在智慧等等。

而我是靠視覺接收訊息,所以在書、晝、風景的世界中看到的文字、圖像,經過腦袋的想像空間,組成訊息像印刷似的存下,觸動感受而使我心靈的震撼,化為感動,這種身歷其境的感覺,就像有種無形但強而有力的訊息,在我的心靈產生共鳴,潛移默化影響我的生命,主導我的行為方向。

力不從心

我自己接靠視覺接收訊息,對文字、圖像我有非常敏感的接收力;聽覺卻是最弱的。要我把聽到的訊息轉化成圖像,這個過程是困難的。我就明白有句話說:『言者津津聽者藐藐』這句批判詞的背後,其實是不明白有些人在智能發展受到限制的痛苦。

傳統教會在講台宣講、主日學教導、團契導師訓誨,都是以傳講方式為主,用責備訓斥的表達,對方靠聽覺去接收,所產生的效果,往往只能制止或驅動了聽者當下(或會做)的行為、提供是非黑白的概念、經文字句上的分析;停留在理性的層面,在心靈上卻不容易有共鳴,對於生命的改變就難以奏效。

曾聽過不少這樣的見証:『本來我會與他據理力爭的,但為了基督徒應該有忍耐的美好見証,好吧,我忍你!』這果真是生命流露出來的見証嗎?抑或是為『應該』而見証呢?明顯地這『應該』的行動是屬於理性的層面,是基於對真理的認知,卻不是生命改變的經歷,以至自然地流露出強抑憤怒的情緒,這不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忍耐。

可嘆的是,我們的教導、訓斥、傳講多停在『應該』的理性層面,去不到感性的認同與共鳴。到底這人在行為上的表現,是因心靈受感動而產生改變的呢?抑或是由於權威規範的要求呢?對神聖崇高的聖經標準,只能徒具外表的遵行,這種力不從心的限制,使不少人因此產生極重的罪咎感、甚至落在自責的抑鬱中!

似曾相識

『花生漫畫』其中一幅是露西充當心理治療師,查理布朗向她求助:

『…我就是無法自制….我感到孤單…』查理布朗苦惱地說。

『這簡直太可笑了!…胖查理你真該為自己羞恥!』(露西很權威地說)。

『想想你所居住的世界吧!想想你周圍的一切多麼美感、想想你有多少事情應該去做….多少大事可以成就!』

『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踏著孤單的步伐!我們都是連在一起地:一代承繼著另一代所未完成的!』(露西義正詞嚴地訓斥他。)

『你說得對,露西!你說得對!經你這麼一指點,我的思想豁然開朗起來了……』(胖查理很感激地說,)

『我現在領悟到我是屬於這世界的一份子,我不是孤單的,我有許多朋友!』(胖查理情緒高漲起來。)

『說出一個名字來吧!』(露西冷酷無情地挑戰他。)

這幅漫畫非常深刻,我會心苦笑。許多人看似幫你,其實不自覺地站在優越的地位來指責你,在實質上對你毫無幫助,甚至雪上加霜。

人性扭曲

這就是舒茲 Charles M. Schulz (1922~2000) 的漫畫,他透過小孩子的行為思想,反省自己的信仰經歷之餘,道出了人性的扭曲。看看一班小主角的性格:史諾比不惜暗偷與明搶都要破壞賴納斯攬著毛氈的安全感,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樂天型。露西的尖銳刻薄,是典型的攻擊和操縱型。賴納斯的依賴型、胖查理的退縮型、史巴克的哲思型、謝勒德與莎莉布朗的浪漫獨特型、糊塗塌客的忠實型,都是我們似曾相識或在身畔親朋、更多是在我們心靈深處潛藏著或多或少的氣質。人心靈焦慮與沒安全感,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致溝通困難、夢想與現實脫節的失落、信任與欺騙的爭持、煩惱與快樂的無端、假象與真相的迷茫、逃避與面對的取捨等,但這正是我們的現況。

『唔,唔…手真是奇妙的東西!』(奈勒斯十分欣賞地望著自己的雙手)『我喜歡我的手…我想我有一雙很不錯的手…』

『它們可能會建築大橋或者醫好病人,或者在棒球賽中打出全壘打,又或者寫出動人心魄的小說!』(奈勒斯沉醉在自己雙手改造世界的美夢裡 。) 露西卻冷冷地說 : 『你的手沾了果醬!』(澆以一頭冷水)

這些小人物的性格,反映你我心中的實況。誰說小孩子都是天真無邪?罪性同樣地存在於小孩子的心中;人人平等!

理智情感

為『花生漫畫』解畫的 Robert L. Short 認為阻礙現代人明白基督教信息有兩個障礙:『聽的人聽不明白我們所傳的。』1 意思是聽者無法明瞭傳者在說什麼;他根本聽不懂,又怎會信?我認為這是『理智層面』的障礙;這個障礙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出於聽者,而是傳講者!

其次的障礙:『不是出自他的頭腦,而是他的心靈。』有些人明知你說什麼,他就是不喜歡聽,可能基於他某種偏見。從心靈的角度看,人是被自己心靈的盲點所困。這可以說是『情感層面』的障礙,問題不單是在聽者,也是在傳講者。今天仍有不少傳講者相信只要忠心地傳講真理,聖靈自然會動工叫人悔改,這是事實。但所謂『悔改』的定義,是建基於能看到的『行為改變』,抑或未必看得到的『生命更新』?

理智的障礙可以使用語言文字來突破;但是情感的障礙就必須回到心靈的層面才能解除。人是需要通過理智的認知與情感的認同,才能對既理性又感性的基督信仰產生真正的回應。

自我經歷

Robert L. Short 認為:『藝術可以除去人們理智及情感上的偏見,是因為藝術永遠是間接傳遞訊息—這個訊息無論是講出一個新的答案、或者只是激發人們去問一個新的問題,當這新的問題被聽者主動地提出,所得到的答案便成為有意義的。』3

我極之同意這個講法,藝術的本身,其實就是人心底裏原初被創造的真善美的表達的一種方式。所以藝術無論是有宗教色彩,它也蘊含這種真善美。但真善美並不等同真理,它只是表達了真理其中的部分,幫助人發現真理的媒體,它永遠只能是間接地傳遞信息,透過真善美這個屬感性層面與人的感性溝通。透過理智的認知與情感的認同,人對所接觸的訊息,無論是一個答案、或是啟發了問題;都是由他自己發現的,也就是他自己的經歷。基督教信仰特色之處,就是需要經歷,有經歷的信仰才是他能活出的真正信仰。

『藝術』的訊息,先經『視覺』及『聽覺』接收。如畫、戲劇、音樂、電影、舞蹈等畫面音韻,越過人理性的層面產生想像,想像生感受、感受生聯想、聯想生感應,以至產生詮釋、到結論的發現。所謂心弦震動,就是貫通了人的感情層面,使人的心靈與所感應的喜怒哀樂情緒融和起來產生共振共鳴,使接收的間接訊息,成為自己直接的感受。這種親身發現的感受,直接連繫到生活經驗的真實層面;把『藝術』蘊藏了的間接訊息直接帶入人的內心深處。

該與不該

如果教導仍停留在『應該』、『不可以』絕對的理性平面,可能已否定了神所創造的人,是一個立體的、整全的、有感情感受的人。如果我們以責備、正義凜然地教訓、叱責、是最好的教導方式、又或以為責罵可以改變生命,我看我們真應該好好地反省,自己的生命是否也是如此被建立?會不會我們的生命已經僵化了?停留在理性層面的『聽覺教材』,只能停止一些行為模式、增加一些罪咎感。對人心靈的感化、生命的改造,毫無功效!遇過不少缺乏自覺的信徒,攬著教條死守,還以為已經努力地活出基督,其實卻是非人化、僵化了的教條主義者,不停地否定自己亦判斷他人。

心靈共振

傳達理念需顧及人理性層面的限制與感性層面的需要,勿基於個人對媒體與表達方式的愛惡、不求甚解或先存偏見地就認為多餘、阿茂整餅。應多關注聽與講之間的距離、受眾的年齡階段特性、智能發展對吸收與反應能力的不同。就不會輕易地標簽了非積極反應的受眾,以為是『人心剛硬耳朵發沉』、『不信的世代』的末世現象了。

如果把信仰內容,融合於產生共鳴的藝術媒體再加上有效的表達方式,在人的理性層面教育、在人的感情層面感化與更新。運用流行樂器與旋律、漫畫、短劇、歌劇、影音、福音粵曲、福音畫板等媒體,善用了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的智能,產生催化信仰的果效。藝術媒體能觸動人的感受,成為人與人心靈世界接觸的溝通渠道,『以生命影響生命』再不只是一句口號,而是可以落實在人類彼此的生命中。

結語:『廣用傳媒』的媒體是『藝術』,『藝術』用『視覺語言』接收;『興旺福音』是要『贏取靈魂』;透過『藝術』這情感層面的表達使對方心靈振動。心靈有感動,『靈命』才能被『深化』,人的生命才能越過人性的重重限制被救贖破繭而出。


註:括弧的文字為筆者所加
註1:《豆豆福音》其中第一章『教會與藝術』香港:基文出版,1973。
註2: 丹娜.左哈(Danah Zohar)《心靈智商》聯經出版.2001。
註3:《豆豆福音》P.12,香港:基文出版,1973